甘肃省委、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“放管服”改革部署,从百姓投资创业的第一道门入手,坚持多点突破、纵深推进,全省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

  聚焦“放”,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着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下大力气简政放权,将134项前置事项改为后置事项,将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由201项减为15项,除法律法规明确由省级工商部门登记的事项外,其他事项全部下放到市县。简化审批程序,在兰州市、武威市推动开展了“独任审核制”。全面开放全省企业名称库,实现企业名称自主查询,有效破解了企业取名难问题。

  聚焦“合”,扎实推进“多证合一”甘肃省政府成立了“多证合一”改革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,出台《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具体措施的意见》。工商部门全面梳理证照整合事项,全程跟踪督导。省级共整合23个部门的50个涉企证照事项,于9月26日在全省全面实施“多证合一”。按照“零见面”注册方式,同步推进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,推行工商登记注册区域、业务、企业类型、流程“四个全覆盖”的100%全程网上登记,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“无介质”。全省启动“工商大数据中心”项目建设,着力打造西北乃至全国综合运用大数据的重要基地。

  聚焦“退”,积极探索简易注销甘肃省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配合去产能、去库存,积极探索优化企业退出新机制。一方面,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,今年3月份全面实现企业简易注销,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由去年1市2区1县扩大至今年3市10区9县;另一方面,开通注销登记“绿色通道”,建立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破产优先受理机制。目前,全省简易注销企业2500多户,共清理企业3.2万户。

  聚焦“服”,积极拓宽服务渠道为进一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,甘肃省工商和金融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,联合推出“政银便民通”业务,按照“零收费”“零距离”“零障碍”“优服务”的要求,将注册登记窗口前移到银行网点,全省所有投资者可就近选择当地银行网点申领营业执照,扩大了就近登记注册覆盖面。同时,由工商部门牵头建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制度,累计为3491户小微企业发放互助担保贷款130.21亿元。

  通过一系列便利化改革,甘肃省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大幅降低,“双创”环境持续优化。企业办理证照时限由改革前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,当日办结率达50%以上。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由改革前的95.9万户发展到149.25万户,增长55.6%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.6%。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,被访者对商事制度改革总体满意度达96.53%。